“都出去了,我心里的石头就落地了。”3月11日,看着自家的橘子装车“出嫁”,塔石镇西何村73岁的胡正华终于松了口气。
种了一辈子的柑橘,橘农都习惯把每年收成在家的橘子比喻成女儿,只盼春天,她们能欢欢喜喜地准时“出嫁”。
可是今年,胡正华却有些发愁了。
胡正华种植柑橘多年,受疫情影响,上月份交通不畅,导致柑橘在3月份开始集中销售,橘农间竞争压力大。品相好个头大的柑橘还不愁卖,但一批挑拣出来的中等果却让老胡担心销路。
“7000块的成本,还有我们老两口的人工。”胡正华就担心这些心血全没了。
每年2到3月份是柑橘销售的旺季,受疫情影响,在塔石镇,像胡正华家的情况不是个例,100万公斤二类果堆积在橘农家中,尤其天气转暖后,柑橘更不易储存……这些情况让橘农发愁,也让当地政府的肩头也更重了。
就在这个时候,政府多了一个新“工种”——柑橘专员,他们专“啃”滞销难题,帮助橘农找销路。
开发朋友圈销售网,四处找出口,原来做着财务工作的吴隽这段时间似乎转行成了柑橘中介,每天带着买家看柑橘、尝柑橘,还帮助经济困难的橘农打包柑橘。联系客商、带客商到橘农家中走访,几经周折后,一批6公分大小的橘子有了销路,吴隽还帮橘农把价格从1.2元每公斤谈到了1.3元每公斤。
当天,老胡就售出了1400公斤柑橘。除了给橘子找销路,吴隽等柑橘专员还帮忙折纸箱、分挑、装箱等,这让老胡感动不已。
同是西何村的橘农许英在吴隽的介绍下,当天也和老胡凑单,卖出了3400公斤柑橘,“安心了,不卖掉晚上都睡不着觉。”
塔石镇党委委员叶倩介绍,当前除了线下帮助橘农找客商,接下来,塔石镇还将利用电商平台,尽量帮助橘农把黄澄澄的柑橘“嫁”出去。